在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和典型意义的知识产权案件总能引起大众的关注。

 

“双飞人”商标侵权案、“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驾校联营”横向垄断协议案、“空竹杂技”著作权侵权案等,应该有不少人了解过。这些都是2021年的典型案件,彰显了我国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重视程度。

 

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法院202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总体情况,并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白皮书、2021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展示人民法院过去一年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

 

我国知识产权案件数增幅大,知识产权受理、审结案件双双超过60万


2021年,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大量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受理、审结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双双突破60万件。2021年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42968件,审结601544件(含旧存,下同),比2020年分别上升22.33%和14.71%。

 

而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设立3年多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共受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和垄断案件10454件,审结8355件。其中,法庭切实加大损害赔偿力度,在“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中判赔1.59亿元。全国法院技术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一审平均判赔金额较法庭成立前增长147.1%。

 

《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白皮书显示,人民法院受理的涉互联网知识产权案件持续增加,涉及越来越多的新型、复杂、疑难法律问题。新类型纠纷大量涌现,涉公共利益案件数量上升。各级法院新收、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明显增长,刑罚在惩治侵权假冒犯罪行为中的震慑和预防功能日益凸显。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法庭在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方面主要有哪些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周翔介绍,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经过三年运行,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效果集中显现。

 

我国已成为审理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均为外国主体的专利案件不断增多,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

 

周翔称,为服务保障好科技创新,法庭妥善审理各类高新技术案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三年中共受理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超2000件。

 

加强对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明晰保护规则,明确权利边界。同时,聚焦重点领域,加大对中医药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开展中药品种、中药技术秘密、中医古方保护等课题调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中医药专利授权特别规则和特殊保护机制”,并被纳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在涉“中药发药机”发明专利无效行政案中,改判维持专利权效力,彰显有利于权利保护的司法理念,有效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维权“举证难”,法庭合理运用举证妨碍排除制度,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针对维权“周期长”,探索“先行判决+临时禁令”和“发回重审+临时禁令”等裁判方式,及时有效制止侵权行为。